js333金沙线路检测(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新稀宝 支持更多的生命健康、成长、成功、幸福
全国免费热线:400-062-1266、400-600-6911
全国免费热线:400-062-1266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华夏文明对未来科技有何影响?

时间:2011-07-22  来源:未知  作者:山东新稀宝  点击:

编者按

在今日世界的多元文明中,华夏文明以其绵延久远、厚重凝达而著称于世。这个以重教化、彰人伦、厚民生为典型特色的东方文化体系,促成了华夏民族的个性形成和政治、经济、科技的别样传统。华夏文明的资料库存中,依旧可以惠泽今人的资源大量存在。那么,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我们古老而深厚的文明又将会扮演何种角色?华夏文明对未来科技创新与进步,到底有无现实意义?近期《儒学大家》杂志特邀我公司董事长汤传忠先生(兼任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以及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先生、著名科技史专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胡化凯先生一起,围绕以上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儒风大家》创刊于20096月,是依托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儒学年鉴》平台而创办的以传播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大型人文杂志,以报道自中国春秋时代儒家诞生以来的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和当代具有儒家风范的政界精英、商界领袖、学术大师、艺术大家为主,同时兼顾能够反映、记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的故事、遗产、文物、制度等内容,并对涉及传统文化的艺术品投资、收藏、鉴赏、拍卖、创作等领域进行关注。

《儒风大家》杂志的核心理念是:立心立命,继往开来。

 

华夏文明对未来科技有何影响?

     嘉宾

郭齐勇: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

胡化凯:著名科技史专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汤传忠: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董事长、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

     主持人

《儒学大家》记者 常强

 

口:李少白先生在 科学技术史 一书中,阐释了儒家思想对自然科学的疏远,他说:“在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下,中国哲学一贯重伦理、轻自然、忽视逻辑。这样一种哲学主题,把中国人民的高度思维能力引向了‘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的途径,而和自然科学有关的内容与方法就显得比较贫乏了。”这段话能否作为对“李约瑟难题”的回复?

■郭齐勇:首先,“李约瑟难题”相对来讲是比较复杂、比较难找出明确答案的问题,人们习惯称其为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有过探讨,但至今为止都没有定论。如果仅仅以某人某段话作为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恐怕有以偏概全之嫌。“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是在客观历史进程已经发生过后,人们试图再来寻找答案的一种思考。但从文明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欧和中国文明、其他文明的差别也在于发展的偶然机缘与历程的不同,所以现代社会能够形成丰富多彩的不同文明的格局。

 

其次,李少白先生认为儒家思想对自然科学疏远,而在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下自然科学比较贫乏,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儒家思想对于传统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秦汉到明清,儒家思想也对诸子百家、佛家道家思想有很大程度的吸收,本身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

 

在儒家思想熏染下,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 100 种之多。举两个例子,北宋沈括 梦溪笔谈 中所记述的科技知识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而明代宋应星的 天工开物 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该书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国文本,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另外,朱子的“格物穷理”,对朱子身后整个东亚的科学与技术发展,乃至接上西方科技,有着巨大的良性作用。这些都足以证明,儒家思想并不一定导致自然科学的贫乏。

 

■胡化凯:李约瑟认为,在公元前 1 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将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类实践需要方面比西方更为有效,而自十七世纪伽利略时代以来的近代科学却没有在中国发生,这是令人奇怪的。这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事实上,在李约瑟之前,一些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已经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行过讨论。在李约瑟强调这个问题之后,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爱因斯坦认为,由于中国缺乏形式逻辑理论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而不能产生近代科学;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认为,由于中国文化缺少形式逻辑和原子论思想而难以产生近代科学,李约瑟认为,近代科学之所以不能在中国产生,不能单纯地从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内部找原因,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和资本主义何以在中国始终得不到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即他认为,在影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制度和经济条件最为重要;日本著名科学史家薮内清和我国不少科学史家也持有与李约瑟基本一致的认识;杨振宁先生在香港大学的一次讲演中也认为,中国近代缺乏资本主义、传统学术偏重于人文哲学、教育制度里缺乏“自然哲学”内容、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传统,这些都是阻碍中国萌生近代科学的原因.美国科学史家席文( N.Sivin)则对以李约瑟为代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将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归诸于这些方面,只是科学史家的“武断的假设”,因为人们并不能为这些原因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明。

李约瑟难题涉及的因素很多,李少白先生的这段话,大体上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特点,这种特点不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这段话对李约瑟难题作了一定程度的回答,但不够全面,而且也容易使人对儒家文化产生误解。在上个世纪前期及“文革”期间,包括李约瑟在内的一些学者认为,儒家对于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消极的作用,这种观点至今在学术界仍有一定的影响。

事实上,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上个世纪8090年代,席泽宗等先生已对这种认识进行了驳斥,最近我在一篇文章中也对之有所驳斥。由前面举出的例子可以看出,李约瑟难题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对于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很难从逻辑上说清楚其没有发生的原因,李约瑟难题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如此。

 

■汤传忠:我读传统文化这块,尤其思想方面,先秦是很了不起的。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各种思潮、思想能够充分地绽放,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也是非常强调自由和进取的、同时不偏激。中庸思维,就是非常强调“执其两端用其中”,强调对“度”的把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古代,科技发展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的原因。只是秦朝以后,从“焚书坑儒”、到“废黔百家独尊儒术”,再到宋朝的理学,进一步锢化人们的思想,从而使我们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擦肩而过,落后、封闭而愚昧。

所以,对于现在的一种流行观点,认为是儒家思想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在科技文明方面没有脱颖而出,从而在近百年来,因为贫穷、落后而备受欺凌、丧权辱国。我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儒家思想在孔子那个时候、在先秦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里,统治者为了统治,采取愚民政策,僵化人民的思维,对儒家思港进行曲义改造,将“三纲五常”变成了扼杀创新和自由恩维的紧箍咒,用科举制度进一步扼杀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最终让我们这个先进的文明国家在近代大大落后了。

 

口:英国来华使节马戛尔尼曾评价乾隆时代的中国人道:“当我们甸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有人认为,是政治体制导致了中国人思维定式的出现,愚昧的夷狄观念导致明清时代的中国人不能正视西方人及其科技成就,这使得中国越来越落后,是这样吗?

 

■郭齐勇:首先,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的,世界历史是多线多元曲折发展的。以单线进化论、进步观,以所谓“前进”与“落后”的二分法来衡估历史,这本身就有局限。钱穆先生就认为西方人喜欢说历史是进步的,这是异体的,存在“我”和“非我”的对立,而中国人看历史认为是转化、绵延的,这是一种同体运动。所以西方文明更多时候喜欢讲征服、讲扩张,中国文明更多强调的是“物我一体”,和谐共存。

其次,怎么样来衡量野蛮与文明?我们的文明发展到辉煌的宋代时,有的人还在森林里裸奔哩!科技进步,人就一定会变得文明优雅么?这也未必,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欧洲人做出不文明甚至野蛮的、种族灭绝的举动在各殖民地的辛酸血泪史中都有明确记载。而乾隆时期,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倒是显得更为文明或者优雅很多,白话文学的兴盛、戏曲的发展、甚至生活中用于盛饭的瓷碗都会有唐诗或者山水画,钱穆先生形象地总结为当时平民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沉浸在诗、文、字、画的境界中。

再次,中国传统政治体制逐步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但是地方上有很大的自治空间,基本行政区划也仅仅止于县,基层社会的自治更为普遍,这样的社会,人往往更为自由一些,思维定式与这种政治体制又有何必然联系呢?夷夏观念不是一个政治或民族观念,而是文化与文明观念。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在季风性气候的东亚这一大块土地上超越各族群、地域、宗教、阶级而发展。明清之际中国人对于西方是有很大兴趣的,但因满族以游牧部落入主中原进行统治而有极大的不安全感,对当时各种文化思想钳制得相当厉害,这种封闭保守的统治心态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转化极为不利,而正是这种固步自封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胡化凯:从明清时斯中国人对于西方科技的态度和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来看,事实基本如此。明清时期,西方科技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中国,这时中国人仍然以天朝大国自居,视西方为蛮夷,视其科技为奇技淫巧、雕虫小技,或认为这些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不足为奇,不能正确认识其应有的价值。

鸦片战争失败后,迫使国人不得不开始认真向西方学习。即使这时,国人仍然没有很好地端正态度,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出现“中体西用”之辩即反映了中国人的本位心态。自己不如人家,但又不能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向人家学习,所以只能是越来越落后。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向西方学习,注重的是“术”,而不是“学”,对于西方的东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不可能很好。而日本进行的明治维新运动,几乎与洋务运动同时,也是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西“术”,也学习西“学”,学习的效果就明显好干中国。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即是中国与日本学习西方科技效果的检验。辉煌的历史是一种荣耀,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包袱。随着历史的发展,当该扔掉一些包袱、轻装上阵的时候,却扔不掉,辉煌的历史即成为前进的包袱。日本古代的历史不如中国辉煌,因此近代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时,不像中国人背有包袱,态度比较诚恳,因此效果就比中国好得多。

 

     汤传忠: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政治体制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外来的势力、文化无论多强,最终都以被同化而告终,逐渐滋生出“中国乃世界中央之国”思想,过分相信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包容力,而失去了对先进文化的汲取、先进事物的敏感,对外来的文明、势力、先进科技成就不能够正视,从而错失良机,百年落后。

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夭人合一”观是整个中国思想的归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人的一种价值观、宇宙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古人影响深刻。既然这个理念如此重要,那么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是不是也与“天人合一”观有关?

 

■郭齐勇:“天人合一”的确是中国古代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观念,因而也有比较复杂的内涵与各种解释,在汉代体现在政治哲学上是灾异谴告,在宋代体现为个人德行修养的终极依据。而当今比较通行的解释是:天,一是指终极信念的天,二是指自然之天;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与结合。一方面,人不能没有终极信念、信仰与归宿感;另一方面,人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小部分,人与草木鸟兽土地山川是息息相通的,是一个整体。

这个观点对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促进也有阻碍,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因为敬畏天地自然,尊重万物,所以中国人强调的是尽万物之性,人类的匠心不能损伤万物的内在价值,要用人的聪明智巧帮助造化,不能代替造化或者征服造化。从好的方面来讲,中国古代的科技将实用与自然有机融合起来,更为重视可大而可久,为子孙的栖息考虑,又倾向于艺术审美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古代科技也取得了很高成就。但从不利的方面来讲,这种浑沌一体,缺乏逻辑、分析与实证的发展倾向,制约了中国古代科技向精深化、系统化、理论化方向发展,这也是必须指出的。

但从人类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天人合一”更有意义。近代西方给世界的理念,太功利、太短视了,既不顾列祖列宗,又不顾子孙后代。我个人喜欢这样一幅春联:“古往今来,神人共岁” ; “天长地久,物我同春”。

 

■胡化凯:天人合一观念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是相通和统一的,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这种观念即是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中国古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古代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天人合一观念是其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吕氏春秋》 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农业生产与天、地、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代形成的顺天时,因地宜,重人和的农业指导思想,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观念也是中医的基本指导思想,《黄帝内经》说:“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体的生理运动会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调解人体阴阳平衡,使之与天地阴阳和谐,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国古代的手工技术生产,也受到过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战国时期的技术专著《考工记》明确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为了保证技术产品质量优美,《考工记》要求工匠制作器物时要做到应天时、得地利、材质美、工艺巧。这种技术要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

天人合一观念的核心是人的行为顺应天地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中国古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这种观念体现的最为充分,这是比西方古人高明之处。

 

     汤传忠: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和“天人合一”思想关系不是很紧密。天人合一思想,是强调天道和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它是发端于农耕社会,人在自然面前很无助和渺小,对天道有很强的敬畏之心。整体来说,天人合一思想,否定人的主体性,追求人自身的“修炼”。可以说,天人合一思想,它既不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也不是障碍科技进步的思想禁锢。从某个角度说,它是人们对内心的修炼,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和生态保护的一种力量。

 

口:范曾先生曾问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中国古代文化对先生的数学成就有没有影响,先生答曰“否”。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不是真的对今人的科技成就没有影响?

 

■郭齐勇: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更多偏重于人生境界与内心修养的方面,如果用功利主义的观点来看其用途,那肯定是属于无用的。从这点而言,古代文化与先生研究的现代微分几何学等内容当然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众所周知,先生小时候读过《封神榜》、《说岳全传》 等小说,而且当时陈先生的作文也是写的很好的。他看书门类很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他都一一涉猎,无所不读。在他个人经历中,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至少对干陈先生的人格、思维和修养等方面有熏陶作用。先生是“日用而不知”吧!我校(武汉大学)已故数学家李国平院上、生物学家吴熙载教授的古代文化素养很好,诗书俱通,他们的为学为人都深受传传统文化的影响。杨振宁博士少年时,他的父亲请人指导他读过两个暑假的《孟子?,他至今会背,认为获益匪浅,指导一生。

今人的科技成就与古代传统文化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有文化底蕴熏陶而具有丰富心灵的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和仅仅作为科技工作者所能取得的成就还是有区别的。古代传统文化所能提供的正是一种熏陶、培育与健全人格的作用。

 

■胡化凯:就我所知,目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其有一定相关性的典型例子至少有三个:一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丹麦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提出量子力学的互补原理之后,发现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是其互补原理的最形象的表示,因此对阴阳和协理论非常赞赏;二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提出介子理论之后,于50年代思考基本粒子的统一性时,想起了庄子关于“混沌”的寓言,认为在众多基本粒子的背后,能存在着没有具体属性规定的更为基本的粒子,就像没有七窍的“混沌”;三是上个世纪 70 年代我国数学家吴文俊先生受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启发所做的几何定理机械化证明工作,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认可。

前一个例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某种潜在的价值,后两个例子说明传统文化对当代科学所产生的明显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可以是自觉地,也可以是不自觉的。潜移默化是文化发生作用的基本形式。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如此。就这种意义来说,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工作者的某些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很可能是不自觉的,或者说是隐性的。因此,一些科技工作所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汤传忠;陈省身先生说的没有影响,是指没有负面或者不好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今人的科技成就没有什么负面的影响,但有很大的正面影响,比如好的美德:孝涕、忠恕、诚信,对于科技工作者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在科研领域孜孜以求、忠于事业都很有意义。洽恰是古代的传统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失真、篡改、演化、附会等很多东西,对今人的科技思维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口:今天的人类,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幸福与安逸的同时,也在不情愿地咽下自酿的苦果,地球因我们自身的无限制性发展而遭到严重破坏。正因如此,这些年我们一直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但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依然没有完全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郭齐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在带来便利与好处的时候,当然也带来了种种不利与危害。所谓“人类中心主义”正是在西方文化讲的物我对立、讲征服、讲斗争的一套哲学中建立的。这种只顾自身与当代的享受,忽视子孙后代的利益、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忽视各方面的平衡发展,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现今为止已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质疑。

对此,最重要的还是要摆正人的位置,而中国传统哲学中讲“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将人自身和天地万物放置在平等的、同胞兄弟的位置上,追求的境界是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繁荣,这正是现代文明社会所最适宜的生存境界,也是来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等种种弊病的一剂良方。首先摆正了人的位置,再来合理利用发展科技,方能谈得上是科技造福人类。

■胡化凯:贪婪和追求欲望是人的本性,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群体莫不如此。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地球有限的承载能力与人类社会无限的发展是一对巨大的矛盾。近些年来,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世界各国采取了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思想界、理论界也提出了各种主张和建议。

我认为,要使人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宇宙中的一切,尤其是各种生命,需要进行长期的耐心教育。在这方面,道家文化可以发积极的作用。先秦道家提倡“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认为“万物一齐”、“物无贵贱” , 牛张尊重牢物的本性。尽管道家提出这些主张是出于其哲学理念,主观目的并非要保护生物和自然资源,但这些思想蕴含的道德境界是与当前构建“和谐世界”以及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要求一致的。以道家提倡的自然无为的态度对待宇宙万物,尊重各种生命的本性,任其自然生长,不加人为干预,这样即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以这种心态对待自然万物,就会以真正平等的态度看待一切,既没有功利目的,也没有好恶之别。在道家看来,与其“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大爱无爱,“大仁不仁”,这才是最高的道德境界。道家的这种思想,即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或伦理境界,也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智慧,很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另外,先秦儒家提倡的生物伦理思想对于今人也有教育意义。孔子主张,“钓而不网,弋不射宿”;孟子主张,对于草木鱼兽“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失秦儒家主张“树木以时伐,禽兽以时杀”,这种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和生物伦理意识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汤传忠:我认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各有优劣势。西方文明带来的是社会的极大变革,科技日新月异,新的发明和创造不断涌现,社会的财富快速积累,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副作用,比如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对大自然和生态带来极大的破坏,造成各个文明、各个物种、各个种族及国家的极大矛盾,甚至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我感觉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刚”,东方文化中更多是“柔”。过刚易折,恰恰是柔能克刚、柔能化刚,刚柔并济才是最好的。在今天工业化革命带来的诸多问题,西方文化自身很难解决,而我国古代闪光的传统文化思想恰恰提供了解决的良方。

 

口:与经济的发展一样,科技的进步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存。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不单单需要技术精良、学问渊博,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科技工作者的素质提升,应当是全面的。您认为儒家思想是否可以在科技工作者素质提升方面发挥一些积极作用!

 

■郭齐勇:这是肯定的。懦家思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强调人要常常反省自我,强调修养个人的身心。这对于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心灵安顿是有积极作用的。科技工作者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精神上的各种问题需要调适、引导。儒家思想中居静、守仁、行义、主敬等各种修养方式都可资利用转化,为科技工作者自身精神修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传统懦家主张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科技工作者不仅仅研究技术,而且更多时候是为了人类社会谋福扯、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当科技进步的最终目标放在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情境下,儒家思想对于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质的积极作用就显示出来了。

科技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这点很重要。儒家思想正可以为建立正确价值观提供丰富的资源。比如孔夫子最重要的理念“仁”,讲人要有同情心、有慈悲心、有爱心,要对人对物有真切的关怀与爱护。如果科技工作者建立起这种博爱心胸,那么科技项目、功名利禄、金钱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人类长久幸福凭借的一种手段,这样科技才是服务于人类的,而不是放任自流,甚至戕害人本身的。现在的假药、食品安全的危机,不都是利字当头、见利忘义的人造成的么?

 

■胡化凯:科技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及道德素质的提升,对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懦家思想对于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培养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懦家文化重在教育如何做人,做君子,做圣人。儒家提倡的仁爱、礼义、诚信、忠恕、孝悌,都是做人的重要规范,对于今日的科技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儒家既强调君子应自强不息,又提倡君子要厚德载物,这是培养科学家的健全人格的两个重要方面。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注重自律,强调君子慎独,这对于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

孔子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虽然浅显,寓意却非常深刻。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行事,人的道德水准就会大为提高,社会风气就会根本改变。儒家对于人的本质及本性的认识,具有独到的见解,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正面教育的规范和主张,对今日社会具有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可惜的是,在现代高等教育尤其是科技类的高等教育中,这方面的内容太少,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了解儒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汤传忠:我认为这是一定的。儒家思想对于人的道德品格的培养非常重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孝涕忠信,礼义廉耻;仁爱有礼,踏实有节,等等,今天胡总书记谈“八荣八耻”是差不多的,都是谈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

 

口:您认为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未来将扮演何种角色?会不会对世界未来的科技进步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郭齐勇;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技等各方面的精华,特别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在适当的时候都会为科技发展、人类福社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借鉴。人类社会发展中,科技日新月异已经充分展现了其威力,这种求新、求变、求发展、求进步的过程中,古代优秀文化中涉及到科学技术的部分将会和现代科技结合,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求新、求变的同时,人类生活要求稳定、要求幸福的一面却是变化中永远不变的主题。未来科技进步将更加侧重于人类自身生活幸福感的寻求、生活品质的提高,这点现在已经表现得更为明显了。比如计算机的发展,以前主要运用于大型运算,而现在强调的是个人化、智能化,成为因每个人不同需要而量身定做的帮手,笔记本电脑已经显示出优势。针对这种更为符合人性的科技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文化将提供多层次、多面向的资源。因为古代优秀文化本身就是以生活艺术化、生活中的幸福感作为追求目的的,而这些正是科技人性化发展的有益指导,这样的积极影响是每个人都会期盼的。

最重要的是,传统优秀文化主要是陶冶与培君子人格情操的,这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做科研的基础,这对政治、经济与科技从业者来说,是管总的。人心、性情的问题,健康的心理与情商,更为重要。

■胡化凯: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含有许多优秀的内容,从实用价值判断来说,所谓优秀,是其对现代人类的认识活动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例如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有机论宇宙观,道家强调的“万物一齐”、“物无贵贱”观念,墨家提倡的“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的技术评价标准等等,对于今日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和技术发明创造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科技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思想文化、现有基础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在众多科技精英和少数科技强国手中。只有让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被世界科技精英们所理解和接受,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现代作用,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未来科技的进步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于这种影响有多大,目前尚难以说清。

 

■汤传忠: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和谐、平衡和均衡,太极阴阳理论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阴阳相合、阴阳互补、阴阳平衡才能和谐,物极必反、亢龙有悔,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但平衡吗?真的是人定胜天吗?真的是人可以主宰地球和宇宙吗?君不见,天灾人祸天夭出,危机深重日日新。科技发展越快,带来的问题越快,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危机也是变幻万千。

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有真正的安全感了,小到食品、药品,衣食住行,危害无处不在,大到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核辐射等等,危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危害造成的伤害越来越重,危害的花样也是不断推陈出新。人们想用科技解决科技带来的副作用,几乎不可能。对科技的依赖人们感觉越难以自拔,对于科技带来的副作用人们感觉越来越无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这个时代,将扮演平衡危机、和谐、尊重自然、创造美好家园的角色、东方文化将携手文化,阴阳互补,逐渐化解种种危机。未来的科技进步将注重环保、注重健康、保护大自然、对资源、能源厉行节重视平衡、均衡及和谐。

 

科技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思想文化、现有基础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掌握在众多科技精英和少数科技强国手中。只有让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被世界科技精英们所理解和接受,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现代作用,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未来科技的进步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至于这种影响有多大,目前尚难以说清。

.汤传忠: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和谐、平衡和均衡,太极阴阳理论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阴阳相合、阴阳互补、阴阳平衡才能和谐,物极必反、亢龙有悔,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但平衡吗?真的是人定胜天吗?真的是人可以主宰地球和宇宙吗?君不见,天灾人祸天夭出,危机深重日日新。科技发展越快,带来的问题越快,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危机也是变幻万千。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有真正的安全感了,小到食品、药品,衣食住行,危害无处不在,大到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核辐射等等,危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危害造成的伤害越来越重,危害的花样也是不断推陈出新。人们想用科技科技带来的副作用,几乎不可能。对科技的依赖人们感觉越难以自拔,对于科技带来的副作用人们感觉越来越无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这个时代,将扮演平衡危机、和谐、尊重自然、创造美好家园的角色,东方文化将携手文化,阴阳互补,逐渐化解种种危机。未来的科技进步将注重环保、注重健康、保护大自然、对资源、能源厉行节重视平衡、均衡及和谐。

回到顶部
Baidu
sogou